第402章 巨型的灵植丛林
十二年后! 当漂浮在无名灵山上的劫云,无边的祥云就汇集而来。 金光弥漫,阵阵檀香无中生有,无数的飞禽、走兽被浓郁的道韵玄机吸引,再顾不得人类修士的凶恶,纷纷从藏身的巢xue露出,面向那座灵山,摇头晃脑,就像是匍匐膜拜一般。 大约两息后,祥云裂开,一道白光从不知名的深处射来。 白光笼罩山顶,隔绝一切神识的探测。 山下,在大迁徙中途停下的人类修士无边无际。 连绵的帐篷、马车、灵舟、飞梭等等,都停止着,停滞着,凭住呼吸注视这不远处的灵山。 结丹! “这碧波掌门今年贵庚?” 围观的人群中,一名华服老者悄声问左右之人。 “七十有余?” 一人不确定的回答。 七十多岁的金丹,虽然惊艳,倒也在可以理解的范围之内。 作为“教子”,这个时候才结丹,实际上已经是慢了。 不过,如果仔细列出这位教子修行时间,就会发现,这样的速度堪称神速。 然而,现场只有很少的人了解其中的内情。 就在所有人都认为,这只是一场发生在大迁徙途中的“喜事”,并且很快就将步入尾声的时候。 那笼罩在山顶的白光突然一变。 浓郁到极点的一抹绿在其中游荡一圈,然后就是一声无法言表的龙吟! 接着,叮铃一声! 一个巨大的铃铛幻影从山顶浮现,然后那一抹绿色的龙形,就游荡着,蜿蜒着,冲了进去,变成一道铭文,深深的铭刻进铃铛的纹路之间。 再看着铃铛。 神魂俱动,莫名的古朴、幽深、灵动、苍茫之意…… 意! 至此,有眼力的人都脸色大变。 大道真义! 一个刚刚晋阶的金丹!? 难道,再次天人交感、道韵乍现、天机敞开一线缝隙之际,此人居然领略到一丝道韵,并凝结成自己的种子,提前开始孕育婴灵? 这么说,此人的结婴之途,已经开始了,就在金丹凝结之时!? 他的丹论是什么? 居然有如此神异? 再看他的本命之物,分明是一种上古就存在的‘道德法器’! 没有答案。 所有人都是一片失语。 丹论,本命,都是一个修士的核心之秘。 就算再亲近之人,也不能轻率的提起,何况打听其中的详情,一窥其中的秘密? 修为越高,境界越是相似,就越能体会到其中的征兆和契机。 一时间,金丹以上之人,只觉得百爪挠心。 奈何…… 十几息的时间,铃铛的幻影散去,巨大的欢呼声才在灵山附近响起。 碧波门上下都欢声震天,大迁徙以来的颓废的士气都被一扫而尽。 不一会,一声畅快的笑声就从山顶传来,一个潇洒出尘的身影漂浮到空中,身形连闪,向山下行来。 新鲜出炉的金丹真人意气风发、得意洋洋。 “恭喜掌门师……师叔凝结金丹!” “恭喜掌门师叔凝结金丹!” “好说,好说,哈哈……”分身背手长笑,在众人的恭迎中,当先而走。 人群左右分开,无数火热的眼神一路随行。 “恭喜夫君,贺喜夫君!” “嗯,罢了!” “夫君……刚才结丹时的异像?” 碧波门的一众高层,不分嫡系外系,都露出聆听和渴望之色。 分身微微点头,笑道:“丹论一品,道种得育,以至得窥婴灵!” 所有人都是一呆。 还有这样的说法? 丹论一品? 多少年没有听说过了。 可…… 就算一品的丹论,也从未听说在结丹之时,就有如此不可思议的征兆和反应! 这样的疑惑只是旋起旋灭,由衷的羡慕和震动就在所有人中间泛滥开来。 这下连恭贺道喜的人都没有了。 人人都在消化,道种得窥,婴灵有望的震撼消息。 到了晚间,一场结丹典议就在这无名的灵山上召开。 身在大迁徙途中,一切自然从简。 典议的重头戏,就是新晋的金丹真人登台讲法。 这法,自然是金丹真人的道。 从一般的经验来看,或多或少,都会涉及到一些丹论的内容。 于是,上至元婴,下至练气的低阶弟子,都云集而来。 生生的将这座庞大的灵山挤了个水泄不通。 可让他们失望的是。 当天的讲法,并没有过多的涉及丹论的内容。 倒是一些祭祀道君、沟通和领悟模糊道韵玄机的小技巧,被新晋的金丹真人讲的别开生面、灵动而有趣。 高阶的修士失望,低阶的修士却觉得不虚此行。 到了第二天傍晚,典议结束,喧嚣还没散尽,教廷就催促各家各门赶紧动身。 此时,经过长达五年的迁途,几十万修士、千万领民所组成的庞大移民潮,已经深入蛮荒。 这一路上,穷山恶水也就罢了,关键是沿途所至的荒兽异兽。 要通过,不可避免的要经过它们的领地。 大大小小的战事,时有发生。 就说分手结丹的这座灵山,原主人的尸身还没处理妥当,原来的巢xue,就成了分身的结丹之所。 第三天的凌晨。 一座临时的祭坛前,几位红衣和枢机主教正在议事。 此次临时的停靠与修整,已经过去了十数日。 “如何,又有多少家不愿意继续向前走了?” 大量的琐事处理完毕后,一位枢机揉着眉心问。 “这次到没有人跳出来捣乱,第一批队伍,午时三刻就能启程。” 枢机闻言眉头一展,“为何?” “哼,还能为何,无非是被刺激到了,觉得还是跟紧主的荣光有利!” 枢机呵呵一笑,道:“这倒是意外之喜。” “什么意外之喜?现在谁还看不透,这所谓的仙师,一个个都是‘逐臭之蝇’!” “什么逐臭之……,慎言!” 这些修士要是逐臭之蝇,那教廷是是什么,道君是什么!? 呵斥声让愤不择言的红衣主教醒悟过来,连忙跪倒,为自己的无心之失连连忏悔。 十几人默默的祝祷一会,才将此节揭过不提。 只是,这言论虽不妥当,形容却是无比贴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