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关东粮王在线阅读 - 第二五0章 闲逛乐亭

第二五0章 闲逛乐亭

    一九二九年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达到了顶峰,加之国内战争连年不断,人民广泛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此种情况一直延续一九三o年。由于张作霖被害,张学良执政,禁令撤销,销量开始增加,郑庆义正是纵观这些情况后,认为大豆应该涨价了,所以,他才又开始进行信托交易,不过出手太大,以至于又一番降价,使其亏损程度难以承担。

    郑庆义此时心里还有一线希望,虽说大连取引所透支还在继续,可是,他没有多少贷款投资,没有人逼债,应该说是幸运的。义和厚有货在库里,总比没货好。只是周转不灵,让人闹心。义和厚大量商品积压,下步该咋办,郑庆义心里没谱,他要好好想一想再给回信。

    乐亭有两个铺子,一个是义和昌钱庄,一个是义和茂杂货铺。回来后还没看到儿子,顺便看看儿子在自家铺子里学徒,学的咋样了。

    一大早,郑庆义就坐上马车,上了直通乐亭城的大道。这条土道被常年行驶的马车压出深深的车辙来。郑庆义坐在车里,不时地被颠簸得左右摇晃。很快就到了乐亭,离老远就看到城东南角上的魁星楼,这是镇里最高的名胜建筑。乐亭古迹不多,这就使得城墙作基的魁星楼就更加显赫。大砖铺地的斜坡甬道有十余米宽,倚在东城墙根,可以多人并行。楼阁面南而建,四周还有宽阔的砖铺地面,站在魁星楼上人们可以四处眺望。在这里既可经行南北,又可直通西东。郑庆义注视着仍然矗立在城墙上的魁星楼,想起儿时当听说这儿出了好几位进士,也曾在魁星楼前闪过当进士的梦想,现在想起不觉好笑。记得小时候晃常儿来这里玩,常常绕着城墙转圈捉迷藏。可这一切都过去了,以郑庆义目前心境,现在看什么都觉得有些荒凉和冷落。

    想当初,自己十几岁时,因家庭贫困不得不眼睛向外,看到许多乐亭人在关东出息了,有经商的能致富,有种地可以吃饱穿暧。跟许多乐亭人一样上关东,寻找自己生存的路子。为求生存而背井离乡离开父母,到关东寻求自己的梦想。记得那时常听到大人唠的嗑中,不是汀流河刘石各庄的*亭,就是小黑坨村的张希孔。应该说自己上关东的目是明确的,那就是“经商致富”。凭着自己能够吃苦耐劳、勤奋好学,拼出了自己息之日。想想学徒时,起五更爬半夜,扫地、烧炕、点烟、倒水,一大天就没有闲着的时候。小年青的还有个任务,就是给掌柜的倒便盆、焐被窝。苦吃过了,开始当小伙计,站在柜台前卖五谷杂粮。一站就是一天,哪有闲的时候?后来吃了劳金,情况好些。又凭自己的能力享有身股。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什么?好日子!自己出号开买卖当东家,大胆抓住了商机,进而形成五站差不多第一的富商。难道我郑老寒就这么倒下去了吗?师傅说我半途折锋芒,我命是不该如此的。真的是玉花影响我的判断力了?人们都这么说,向斋兄多次好心劝告,让自己放手,给玉花自由之身。大概也是想说我受了玉花的影响,考虑我的面子,没好意思直接了当地说。

    郑庆义的头脑始终在玉花和大豆价大跌中环绕,成了他解不开的迷。实际上他是不想放弃玉花,不仅有女儿小玖馨,而是倾注了更多的爱。难以用语言说清楚的爱。

    一路上的颠簸,也没影响郑庆义的思考。

    马车从东关入城,进入东街,长长的东街热闹非常,郑庆义从思索回到了现实,他向两侧观看:只见永盛号还是顾客盈门,往前就是福发益,这个经营钱粮的铺子,和义和昌、义和茂差不多同时开的。看来生意还不错。再往前是乐亭很有名的制鞋店——大有斋,它是天津的一家分号,鞋做的不错。车到了城中的十字路口,车老板问:“东家,先去哪?”

    郑庆义想都没想说:“义和昌。”

    随后,老板喊几声:“吁,吁,吁。”车拐向南街,一搭眼就看见永顺昌,这南街有名的商号,经营的是布匹绫罗绸缎,应有尽有,远近闻名。该到义和昌了,果然老板子喊:“吁——”马车嘎然而止。

    义和昌钱庄,连沿铺房有三十间,这在乐亭也是较大的铺子。

    义和昌掌柜的是本家七叔,曾在汤家河当铺当过几天掌柜。七叔见郑庆义来了,起身迎接:“寒山,听说你回来老多天了,咋才来腻?”

    郑庆义苦笑道:“在家歇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