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六章 复国的希望在哪儿呢
第二天,三川郡关于移民的奏折刚拟好,还没发出去,朝廷的旨意就下来了,内容也是关于移民的,而且具体移民地点都有了,是到渔阳。 渔阳原属于燕国,过去也属于边患频发的区域,自统一后,朝廷忙于料理文字、货币、度量衡、交通等技术层面上的事务,更忙于各地方势力的安顿和稳定,这倒是给了匈奴人喘息的机会,他们屡屡南侵,边民不堪其扰。 直到前两年蒙恬打了个大胜仗,公子扶苏又挟大胜之机取得了谈判上的主动权,这才把匈奴人安顿在阴山以北。 但匈奴人目前是安生了,他们能安生几时,这谁也说不好,所以,戍守渔阳这样的北部要地,仍然是任重而道远。 朝廷的意思是征发闾左之人一千,这一千人由三川郡和会稽郡各出一部分。 李由拿到这个旨意不由舒了口气,现在,能争取到时间,早早地打发这批人走,他的压力就会减轻一些。既然方案都如此明确了,那就照办吧! 他把汪泽西找了过来,一二三四五,原则性的意见沟通了一下,事情就算布置下去了。目前,他的主要任务还是催粮、等粮、借粮,然后才是放粮。 也不知张大户的粮食给得痛快不痛快! 这时,亲随的军士韩东“蹬蹬蹬”跑了进来,“使君,郡尉让人捎信来了!” 他后边跟着的小校连忙施了一礼。 “说吧,怎么回事!”一见那人的神情,李由的眉头瞬间蹙起。 “使君,粮食让人抢了!” “抢了?……说清楚!”李由不由拍案而起。 那小校吓得“扑通”跪在地上。“使君,事情是这样的。本来郡尉派了我等去沿路接粮,但实在放心不下,郡尉就和我等一起去了。结果走到七狼山就遇上了被冲散了的押粮的差役,他们说,有一伙人,埋伏在那里,趁着天黑就把粮食抢了。” “那押粮的差役呢?” “差役,他们死了几个,伤了几个,跑了几个,剩下的和我们归拢到一起,目前正在追查粮食的下落呢!” 李由觉得头都大了! 屋漏偏逢连阴雨,说的就是他呀! “你,先下去吃东西休整,然后告诉秦随,日夜加紧,不能耽搁,查实了以后,把贼盗收押,先饿他们几顿再说!” 小校连忙应诺着就下去了。 李由坐下来长出一口气,琢磨了一会儿,再次起身,恶狠狠叫了声“东子!” 韩东连忙应了一声:“使君是要出去吗?” 李由点头,咬着牙说:“走,咱们再去借粮!今天不借够五百石,你我的饭都不要吃了!” …… 李由舍着脸到处去借粮。荥阳城里的粥棚子也开张了。张大户说话算话,第一批粮食早早地就送来了。 可是,齐大户那里生出了变化,他家的粮仓失火了,好几囤粮食都烧焦了,这让李由禁不住地骂娘。 他总感觉这是齐家耍的把戏,可是,也没抓住什么证据,就只好先把人撤回来。 目前他没功夫跟他耗,等他把粮食的事情弄妥当了,一定好好收拾收拾这个孙子!可是,又一想,不把这孙子治了,别人见样学样,那接下来的粮食怎么收得上来? 非常时期,得上非常手段! 他把亲兵叫进来,直接让他去盯人,就盯齐家大院那几个管事的。再派县属的巡查去帮着齐家查找原因。明查的暗访的都用上,他倒要看看那老小子何处遁形? 几天以后,七狼山的事情有结果了。 秦随把能收缴到的赃物都集中了起来,和犯了罪的贼盗一起押着赶赴荥阳城。 李由让人送了信儿来,让他沿路作宣传,打击在灾情面前蠢蠢欲动的那些饥民。他让人一路走,一路吆喝,凡是人多点的地方,都逗留一下,让人看看贼盗的下场。 灾民们茫然地看着这些挨了打又被收押的囚徒。他们不敢言语,只是担忧地看着。 他们的脸上不见同情。 秦随知道他们怎么想,在饥饿面前,一切都可以原谅。可是,那得不到粮食的人怎么办呢?在肚子都不能满足的情况下,人们还是会选择公平。 进了荥阳城,围观的人就更多了。围观满大车的粮食和劫粮食的倒霉蛋儿。 押解的军士们只好一边开路一边往前行进。 这时正是午饭时分,粥棚里飘出的饭味儿,引得军士们也一个个地朝着那个方向看过去。 粥棚前排着队的人有老有少,也有因罪残疾的人。总之,除了大户人家的,能动的人都来了。冬天的荥阳城,因为设了几个粥棚,呈现出了异样的热闹气氛。往年这时候,街上是非常萧条的。 拿着碗的饥民因为粮车和盗匪的出现变是兴奋起来,这长长的排队过程终于不那么无聊了。 张良混在饥民当中,他也端着碗排队。反正排了队就有吃的,干嘛不排呢?混在饥民当中他还能听听人们说话,以弥补他离开多年的消息匮乏。 比如郡守李由是当朝左相李斯的儿子,他不但出身好,而且功夫厉害,在军士们当中能以一敌十,很有威信。 而且,他到处去找大户借粮,据说,他能不厌其烦地连续三天登门拜访。弄得人家家里的狗见了他都摇尾巴,以为是熟人来了! 还有,这李由的命令是必须执行的,哪个敢违抗的立刻鞭子伺候。 …… 总之,在他们的眼中,这个郡守李由被说得像天神一样! “看、看、看,那个人也被拉出来了!”接着,人群就是一阵sao动。 “是姓齐吗?” “听说是姓齐!” “别吵,不是有人在讲吗,好好听听!” 只见一队骑马的军士从街那头走了过来,和他们一起来的有一辆马车,马车上放了一个笼子,笼子里捆了个年约五十岁的老头儿。那老头儿看穿扮非常体面,看上去没有伤,只是脸色灰败,神情萎靡,就像饿了好几天似的。
一个军士骑在马上高声大喊:“诸位乡亲听了,现在押着的人,他答应借给衙门粮食又反悔了,还让家里人放火烧了积压多年的粮食,这个人,是宁肯把粮食烧了都不愿意借给乡亲们吃啊,你们说,他的良心是不是让狗吃了?” 人们一听就“嗡”地一声,仿佛因饥饿而产生的愤懑使胸腔炸开了一般。 “打死他!” “饿死他!” “烧了他!” …… 各种声音充斥着张良的耳膜,张良什么都听不清了。后边的人捅了他一下,说:“嘿,该你了!”他没有反应。 负责盛粥的人喊了一嗓子:“嘿,把碗端平了!” 他仍然没有听到。 后边排队的急了,“哎,你到底是饿不饿呀,不饿就到一边去!” 前边盛粥的放下大勺磕了下锅沿儿,一脸玩味地看着这个傻呆呆的人。没人举碗,他还可以歇一下,所以,他并不着急。 后边的人真急了,“不饿,你就到一边去!”那人使劲儿扯了他一把,一下把他惹急了。 他勃然大怒,回首就是一拳,“通”,那人的脸上顿时鼻血长流。 “打人了,打人了!”人们嚷嚷起来。 排队领粥的就都向这边引颈观望。维持秩序的军士也顺着声音走了过来。 张良猛然警醒,这哪是使性子的时候?他急忙扶住那流鼻血的小个子,急切地、尽可能真诚地说:“对不住了,对不住了,我给你钱,好不?我给你钱!” 那小个子捂着鼻子,正要大骂,忽地打住,问道:“给钱?给多少钱?” “嗯,给你钱,十个钱!” “呸,我要五十个钱!” “好,五十个钱,我那碗粥也给你!” “好,说话算话!”那人放下沾满血的手,用袖子擦了一把,就伸过碗去盛粥。 可是,他们打架、议价的功夫,别人已经顶上了,哪还有他们的位置?那挨打的不干了,“不行,我的粥也没了,你再给我加五十个钱!” “好好好,给你加五十个钱!” 那挨打的更后悔了,怎么不多说几十个钱呢? 张良说:“走吧,走吧,给你拿钱,你重新排队去吧!” 老大不情愿的,那人得了钱,又抹了把脸上的血重新排队去了。张良这才得以脱身。 这会儿,他已经不饿了,望着长长的饥民队伍,他叹了口气,懊丧地迈开腿。 他刚才看见了笼子里的齐大能,那是他到荥阳找的第一个关系户,缺少了他的支持,他的路更难走了! 到底,复国的希望在哪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