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敢为天下先(1)
突然间,我心里出现了另外一个声音:“杀了左丰收,只能平息事端,这不是上策。” 我屏住呼吸,沉心静气,仔细地听那个声音。 这其实是我内心的第六感发出的声音,每逢关键时刻,都会适时出现,在我面前呈现出不同的解题思路。 “试问一下,自己到敦煌来的目的是什么?难道不是揭开反弹琵琶图的秘密吗?你反复到这洞窟里来,殚精竭虑,穷尽思维,唯一的目的,就是彻底发掘它的秘密,找到它与你的过去之间存在的某种必然联系,对不对?三年,你为此辗转反侧,困顿不已,连人生的理想追求都淡漠了。眼下,终于有人要帮你打破桎梏,你为什么要退缩呢?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有人能够替你拿掉遮在眼前的那片叶子了,高兴还来不及,为何要阻止呢?”那声音继续说。 我转过身,无声地盯着反弹琵琶图。 那舞姬的脸时而清晰而切近,时而模糊而遥远。 我听见自己的心声回应:“任由左丰收行事,只怕会失控。消灭左丰收,就是要细水长流,慢慢地解开谜题。否则,最终结果呈现出太阿倒持的事态,更不是我们想要的。” 那声音反问:“慢慢解开谜题?再给你三年,能解开吗?或者两个三年,总共六年、九年、十二年,能有把握解开吗?三年又三年,人生有几个三年?直接说吧,上世纪那么多三年又三年,那么多来自全球各地的研究专家齐聚敦煌,又有谁解开了莫高窟的秘密?就算是王圆箓道士发现藏经洞,也不过是误打误撞罢了。事实上,谁都很清楚,如果循着正途去走,漫说是三年了,就算是三十年、三百年,都未必有人真正领悟莫高窟的秘密,找到反弹琵琶图里蕴含着的深奥妙义。现在,正是一个不破不立的机会。左丰收捣毁了反弹琵琶图,那他就是千夫所指、人神共愤的破坏者,以后将被钉在中华历史的耻辱柱上,就像烧毁了圆明园的八国联军那样。你,任何事都不做,任何力都不出,也许就能坐收渔翁之利,岂不美哉?” 我必须承认,那声音说得很正确,而且帮我绕过了一个道德的难题。 建国之后,莫高窟壁画已经成为受到中国法律明文保护的文物,任何人破坏他,都会入罪定刑。另一方面,破坏者还要背上“毁灭人类文明”的民间千年骂名。 左丰收当然不会在乎这些,因为他反叛黄花会之时,已经成了胆大包天、肆无忌惮的江湖暴徒。 莫高窟一战之后,胜了,他会远走欧美;败了,也许就举枪自杀。所以,他将全部希望寄托于“炼蛊师之矛”,就是要孤注一掷,在112窟掘出一条道路来。 理论上,我的确可以坐享其成,等到他做完了百分之九十九的解谜工作,最终背后一击,从他手中拿走胜利成果。 如此一来,我既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又不会有任何损失名誉的风险。 “事情并非如此简单,我们可以黑吃黑,外面很多势力也在等着黑吃黑。蝉和螳螂、黄雀和猎人不知有几百种,全都暗中窥探,谨慎选择着出手机会。更重要的是,没有人知道敦煌天机究竟是什么,如果那不是能够抢夺的实物,而是一种一次性使用的机会,我们岂不是白白痛失好局?”我的心声反驳。 当两种声音左右互搏时,我更倾向于自己的心声。 同样的情形发生在我决定离开港岛的前夕,我最终听从了心声,毅然决然告别雷动天,踏上了与江湖舞台背道而驰的退隐之路。 这一次,我暂时不知道自己将如何抉择。 那声音再次反驳:“我只是强调,这是个机会。如果不利用左丰收,而是力阻他的行动,只会让自己陷入双倍危险之中。如果命都没了,还拿什么解谜?” 我的心声沉默了,因为这是实情。 即使全力以赴,我也未必能顺利阻击“炼蛊师之矛”。 良久,我的心声才再次响起:“左丰收已经是江湖大鳄,如果等他获得了敦煌天机再行阻击,只怕为时已晚。在我看来,就算敦煌天机永沉大海,也比落入左丰收的囊中更合适。” 那声音哂笑起来:“是啊是啊,那样肯定安全,但你追寻的目标呢?是不是百年之后空留遗恨?没有人找到敦煌天机,战斗纷争、江湖杀戮就永远不会停息。左丰收死了,还有第二个、第二十个左丰收站起来,生生杀杀,无休无止。为什么不趁着现在为敦煌天机划上一个句号呢?风险越大,利润越大,这是不变的商业规则。” 我重重地抹了把脸,没有容许“心声”第二次发表意见。 这是在112窟里,要解决困惑,还是得从壁画中寻找答案。 我走向反弹琵琶图,凝视着反弹琵琶图的舞姬。 从绘画艺术分析,女相与身段有着隋唐时略显浮夸失真的人像风格,但她弹奏琵琶的那只手却是十分写实,修长、圆润、灵巧而匀称,与现代绘画中的手指技法相似。 百年以来,很多音乐家都提出过“恢复反弹琵琶乐曲”的想法,都想根据舞姬手指接触琵琶丝弦的位置确定其音符,然后借此谱写出一首琵琶界的传世佳作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