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胜利之钢蚁雄心在线阅读 - 第二百八十八章 山地司令

第二百八十八章 山地司令

    刘郧也有些无奈,只好换一种方式表达。

    “这么多的枪械交易,没有南京蒋委座的手谕,谁敢卖给他?能给杨主席的步枪数量,只有三万支。不过,川康整军所用的武器装备,倒是大半出自川西兵工厂”。

    邓文廷与鹫西等人面面相觑,刘三爷的大腿还真是粗啊。

    阿普土司连忙给三爷捶背去了,有些傻笑的问道,“三哥,你说咱们川西兵工厂,一年能产多少支汉阳造啊?怎么感觉上,比什么日本、法国、英国都强啊”。

    鹫西与邓司令连忙附和,连连说那是那是,纷纷端茶递水,一脸卑躬屈膝的谄媚。

    搞得刘郧都有些受不了,干脆将他们一一拉回原位,待一个个的坐好了,才没好气的解释道,“川西的军火产量,也就那样,还没汉阳兵工厂多,更别说什么欧美列强了,根本没法子比,臊得慌”。

    他也怕了这些人了,一个个没皮没臊的,一说到军火,眼睛比电灯泡都亮。

    刘司令只好给他们交个底,“你们也别多想了,你们所要的军火,只要数量不大的话,我这个做兄弟的,送你们一些便是。只是有一点,不许无事生非,好好的训练军队,将来好上战场杀鬼子去”。

    说到白送军火,鹫西与阿普的感受最深。

    他们当初向刘郧报备,说只有二千人马,后来当石城机场开通时,刘三爷就即刻送他们一人一千支汉阳造,得了,这俩熊孩子立马野心膨胀,纠结几千彝兵就想统一凉山。

    才二千支步枪而已,居然就有这么牛叉,连刘司令自己都没想到。

    后来才从这俩个土司的嘴里知道,在大凉山的部族中,最值钱、最火爆的正是枪械,谁家头人在婚嫁时,能陪嫁十支步枪,简直豪华到爆表,与后世结婚时,陪嫁十辆小汽车的场面,有一拼了。

    简单来说,一个上万人的凉山大部族,往往能拉起二三千彝兵。

    但是说到枪械,连老鼠都得掉泪,尤其打得响的步枪,整个部族的枪支,决不会超过二百支,其余的士兵,差一点就用吹箭弯刀红缨枪,好一点,就用土制的火药枪。

    当然,能遇见四处游荡的修枪师父,就更是祖灵保佑了,比如来点实惠的“单打一”,简直跟过节似的。

    单打一,其实就是猎枪的升级版。

    以前的猎枪都是火药枪,甚至还是1840年鸦片战争时的淘汰货,以前是填装铁砂或铅子,后来汉阳造普及了,这些猎枪又不愿意退出历史舞台,许多猎人脑洞大开,自己给猎枪装了简易的撞针,可单发7.92毫米毛瑟步枪子弹。

    “单打一”的射程也就三十米左右,算是聊可胜无吧,也算勉强列入近代华夏的步枪系列,但是经修枪师父的改进后,射程可以达到五十米远,若是枪管比较夯实,还镂出了膛线的话,甚至能打到一百五十米。

    邓文廷是很凶悍,却并不太笨,他的势力横跨喜德与冕宁。

    在尹昌衡来大凉山之前,甚至连西昌等地区,都是他的势力范围,因此才敢无所忌惮的横行凉彝之地,而川军与刘湘等人需要他来绥靖地方,所以才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尹专员不但资格老,而且眼界宽手腕多,门生故吏更是遍布全川,与凉山各地的土司,也有千丝万缕的关系,邓文廷一旦遇到他,就如同老鼠见到了猫一样,这也是邓司令为什么愿意,孤身拜见刘郧的真正原因。

    刘郧与邓文廷三人“约法三章”,排在第一的正是“不得无事生非”。

    邓司令自然无不应从,也不得不应从,因为他已经见识过尹老总的精锐部队,也就是张兴华的第三旅,骑兵如云不说,一应枪械铮亮森然,机枪和大炮连绵不绝,而且士气高扬,光看着就觉得渗人。

    邓文廷本来想投靠尹专员。

    可是尹老是个老顽固,最喜欢与各地的老土司称兄道弟,而且言听计从,对邓司令横挑鼻子竖挑眼,也实在是没了办法,这才想到刘郧刘三爷,因此来越嶲的石城碰碰运气。

    然而刘郧是年轻了些,但是别人的大腿够粗。

    不但刘三爷出手阔绰不说,而且为人也很地道,说话做事甚有分寸,因此邓文廷纳头就拜,也就再合理不过了,而且鹫西与阿普还很嫩,能帮到刘司令的地方有限,因此正是千载难逢的投靠机会。

    邓文廷已经为官多年,已能揣测上峰的意见了,通过一阵闲聊打屁后,已经大致摸清刘郧的喜好,于是很恭敬的表态,“属下今后想跟随在长官左右,至于喜德、冕宁与万余人兵马,还请长官找人接管”。

    这么知情识趣倒也难得,如何妥善接管,倒是个大难题?而鹫西与阿普却眼睛都直了,口水简直流了一地,在旁挤眉弄眼的,催促三哥赶快应下来。

    对于这两个草包兄弟,刘司令也很无奈,只好笑着问道,“文廷兄,你真的舍得?这可是你奋斗多年的基业,说放弃就放弃了?”

    邓文廷可是身经百战,这些年来枪里来刀里去,又有什么没见过。

    这厮哈哈一笑,道出了实情,“属下本来是舍不得,但是最近意识到了一个问题,如今的世道变了,想靠几杆破枪,就能称王称霸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