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大唐农圣在线阅读 - 第641章 被放空的李世民

第641章 被放空的李世民

    大唐农圣正文卷第641章被放空的李世民孙享福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自己对这个世界的改变有多大,有的时候,改变一个比较重要的人物的想法,就足以让一个世界大变,李承乾就是这样的人。

    他整个思想成型的青少年时期,都在受着孙享福的影响,善阳的两年学政,更是将他这种比较新颖的思维模式定了型,不自觉的,就会冒出一些类似孙享福的想法。

    几乎没有任何异议,以萧瑀和温彦博为首的文官集团,就赞同了李承乾,至于长安的军方大佬,那是李承乾的岳父侯君集,在李靖退居二线,秦琼,尉迟恭宿卫在李世民身边的情况下,带兵的将领方面,他就是第一人,至于李绩和程咬金,他们现在挂着州道总管和边镇大都督的官职,属于不能干预中央管理的地方官。

    所以,这个花钱计划,没有任何阻碍的被提上了日程。

    不过,对所有外邦开放移民政策的提议,还有待商榷。

    因为,现在西域各国的胡人,本就有大举涌入大唐的趋势,如果,此时对他们开放优厚的安置政策,可以预见,西域那些穷困不堪的百姓,就会像难民一样涌入大唐境内。

    怪只怪大唐对于本土百姓的安置待遇太好了,过来大唐,能生活在山清水秀没有战乱的环境里不说,还能住上在他们看来,可以称的上豪宅的砖瓦房,种上高产的田地,还有获得各种高薪工作的机会,这些对他们都有着极大的诱惑,这基本就是普通平民们梦寐以求的生活,谁会不乐意来呢!

    萧瑀首先就提出了反对,在大唐内部新农村建设没有全面完成,甚至,许多地方还处于贫穷阶段的时候,不应该将那么多资源投入在那些番邦胡人身上,另外,大唐现在还不能满足大量安置外来人口的硬性条件,首先,官员就不够用,会管不过来,别看李世民去年科举的时候取士人的数不少,但大唐现在的地盘太大,州县太多,一分散出去后,就显得单薄了,而对于言语文化差距较大的西域胡人百姓,如果没有足够的人手加强管理,是很容易产生混乱的。

    不过,温彦博却有不同意见,历史上一生都致力于民族融合的他,觉得应该有策略性的实施这个移民政策。

    首先他提出了允许那些有一定身家的商贾富豪移民入籍大唐的建议,可以设定一个基准线,比如,在大唐钱庄有一千贯以上的存款,或者在大唐有一项规模达到百人的产业,亦或者购买了价值达到千万贯的商铺,房屋,田地之类的条件等等,满足其一,就可以入籍,这些富人,加入大唐之后,不仅不会给财政带来负担,还会大量增加朝廷的财税收入,而且,起初规模并不会太大。

    其次就是允许汉语水平达到一定程度的番邦百姓加入大唐国籍,享受大唐二等公民的安置待遇,最低要求,是一家人之中,最少有一半的人,能够达到用汉语进行日常沟通的程度。

    这可以让那些渴望摆脱贫困的西域普通百姓看到希望,也能更大力度的在番邦推动汉语,和汉文化宣传,而汉语同样不是一两天就能学好的,所以,这正好可以给朝廷一些缓冲过度的时间。

    两三年后,许多西域胡人的汉语差不多学好了,大唐的吏治管理体系也加强了,那时便能源源不断的吸收西域诸国已经开始汉化的人口了。

    他的这些建议令萧瑀折服了,同时让李承乾对其大加赞赏,如果孙享福在长安,一定会赞一句,古代的智者果然不是吃素的,他们都有很强的政治目光。

    花钱的事情,和移民事情,都属于政务方面,李承乾现在有全权处置权,政事堂的正副两位宰相和几位留守长安的堂部尚书,也都同意,所以,这两个方案,很快进入了实施阶段。

    当十月下旬,李世民乘着大船,慢悠悠的从进入了冬干期的渭水回到长安的时候,他才发现,今年国库的财税结余,居然连一百万贯都没有了,这可不是贞观元年的时候,一年两三百万贯,他也能支应的用一年,以现在的国大唐的规模体系之庞大,一百万贯,真干不了什么事。

    而且,还有另外一桩让他吃惊的事情,那就是户部下属,又多了一个叫“移民署”的衙门,长官是正五品的郎中级别,还将往安西大都护府,礼部设置的外事衙门中派员,这可是给朝廷设置行政衙门的大事情,李承乾居然就自己拍板做了,政事堂已经用印通过了,可一想,自己之前可是将政务处置权,全权授予他了的,还真没有理由责怪他。

    在御书房里看过李承乾的花钱计划之后,李世民久久不语,他居然没有,甚至说,无法提出异议,因为李承乾的每一文钱,都花的非常有道理。

    首先第一大块,他就花在了军队文化教育中,从明年开始,大唐所有在役军人,都需要接受每月二十天,每天不下两个时辰的的文化教育,在两年之内,要扫除文盲,五年之内,将领级别的武官,都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并且,两年以后,将不再招收文盲入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