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三国之戍卒传奇在线阅读 - 第三十二章 暗流汹涌

第三十二章 暗流汹涌

    洛阳,原名洛邑,又名雒邑。自东汉光武皇帝刘秀中兴大汉之后,便在此建都,此后将近二百年,这座小城不断的发展壮大,成为了大汉帝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

    这里聚集着皇亲贵胄,文武百官,富商巨贾等各类权贵。不仅是整个大汉朝的政治权利中心,也是整个大汉朝最富有的地方。

    就在一日之前,北方并州雁门郡的兵曹张杨的一封报捷文书让这座庞然大物那平静的表面再起波澜。

    乾元殿,汉帝刘宏朝议的宫殿里。

    “有事早奏,无事退朝”,一声带着阴寒之气的不男不女之声在大殿中响起。

    此时的乾元殿里皇帝陛下刘宏斜倚在巍峨的龙椅之上,双目呆滞无神的看着下面的臣子们。

    宦官的话刚刚说完,就见左边武官队列之中,一个胖子缓步而出,怀抱笏板跪倒在地,高声说道:“启奏吾皇万岁,昨夜并州有捷报传来。匈奴左谷蠡王阿史那不遵王化,擅自率兵三万攻打雁门关。幸得雁门郡兵曹张杨率军及时救援,这才保住了雁门关。不仅如此,在张杨的统率之下,三军将士用命,一举大破匈奴军,斩首两万余级”。

    此言一出,顿时群情激愤。

    大汉朝多少年没有打过这么大的胜仗了,一时间朝野上下一片欢腾和热议。

    就在这个时候,皇帝左边一个五十多岁,穿着宦官服饰的老太监阴声阴气的说道:“启奏陛下,这雁门关的主事之人乃是守将校尉韩涛,韩校尉公忠体国,仰仗陛下的洪福大破匈奴大军。兵曹张大人实是捷报传开之后方才领兵赶到,老奴这里有韩校尉的捷报文书,请陛下过目”。

    这话一出,这个老太监拿出一封火漆文书,递给龙椅上的皇帝刘宏。躬身的瞬间,这人还斜着眼瞟了一眼下面跪着的那个胖子,面色阴狠。

    “陛下,臣这里也有一封报捷文书。文书上详细记录了每次战斗的过程,据文书上说,每次战斗的胜利都与一个名叫刘锦的司马有关,后来臣派人详查各支宗室才知道,此子竟然是鲁王刘闵之后。新逆莽贼(王莽),大肆荼毒宗室之后鲁王之后几近断绝,好在臣之族谱中有所记载,这才不至让宗室之后流落民间”。说着话,这个说话的宗室官员竟然捧着一本厚厚的族谱和一封火漆文书交给宦官。

    龙椅上的皇帝刘宏闻言,顿时精神一震,笑着说道:“宗正之言确否?”。

    宗正,历朝历代掌管皇族宗室的官员。而汉灵帝刘宏这一朝的宗正,就是后世闻名的益州割据诸侯,刘焉刘君郎。

    这刘焉生的高八尺,一脸的正派。四十多岁的刘焉蓄着一副长髯,很是丰神俊朗。

    就听刘焉说道:“启奏陛下,臣所言句句属实,不敢欺瞒陛下,还请陛下明断”。说着话,刘焉还摆出一副庄重的模样。

    闻听此言,灵帝将信将疑的翻开族谱。第四十八页第十五行赫然写着,鲁王刘闵生九子,七子乃汶阳候刘集,集生平城亭侯刘免。时值新逆莽贼窃国,免后均不仕。免生子刘汉,汉生刘群,群生刘舟...合生刘锦。

    看到这里,皇帝眉头深锁。显然,仅凭这么一份不清不楚的族谱,并不能确定刘锦就是宗室之后。不过刘宏并不是真的傻,这朝廷内外的争斗,早就有直属皇帝的秘密机构密报报于他。

    望着面前这三个人,张让、何进、刘焉。刘宏面色阴晴不定,心中暗道:“宦官一系、车骑将军何进的军方,宗室一系,三方竟然为了一个小小的雁门关如此大费周章。看来这里面事不少啊!”。

    不过刘焉毕竟是宗正,比起宦官和军方来说刘宏更为信任宗室。别看刘宏管张让叫阿父,可是毕竟不是一家人,有道是人心隔肚皮,不得不防。

    想到这里,刘宏便装作惊喜的说道:“哈哈,宗室出此麒麟儿,重赏,一定要重重有赏”。

    此言一出,百官哗然。何进急忙上前一步说道:“陛下,此子虽是宗室,但是此役究竟是否有功还很难说”。

    “陛下,车骑将军言之有理,不可使忠臣寒心啊”,又一人跪倒在地,语气哀怨的说道。

    众人看去,原来是太尉袁隗。

    这袁隗是士族党人一系的领军人物,有着举重若轻的地位。

    看到袁隗也出来了,刘宏不由得大为头疼,心说:“不就是个小小的雁门关么,尔等至于争的头破血流吗?。

    就在这时,又听到一个不男不女的声音在自己耳边轻声说道:“陛下,奴才以为,仅凭一纸告捷文书,此事谁有功谁无功尚不断定。奴才觉得,可以对他们所奏之事,全都认定为实,所有提及的将官一律提拔。不过却要让他们三倍岁钱(就是卖卖官职的钱),如此既可以平衡各方势力,又能为陛下多收岁钱,何乐而不为呢”。

    “诶,阿母说的对,就该如此。”刘宏一听赵忠的话,顿时来了兴趣。

    “传旨,擢升雁门郡兵曹从事为上党太守。雁门关守将韩涛为雁门郡太守;宗室子弟刘锦,为国戍边功勋卓著,擢升为雁门关守将,武猛校尉职,统兵五千为国戍边”。说完,刘宏一转身走了,理也不理身后想要还想劝谏的群臣。

    至于后面怎么收岁钱就不用他cao心了,自然会有人替他办好。他也不怕升了官这些人不交钱,谁要是敢不交钱给他,嘿嘿,不好意思,一道圣旨下去,轻了丢官罢职,重了小命不保。

    目瞪口呆的几位派系大佬,见皇帝这么着就把事情给办了,不禁哑然。都在心里暗骂:“昏君,昏君啊。就知道敛财”。

    不过没办法,他们几系虽然组成了整个大汉朝的最大的士族官僚集团。可是军方和宦官相互牵制,宗室和世族党人又走的特别近。三方相互牵制,谁也奈何不了谁。

    在这三方中,军方掌握着羽林军、北军五校的数万之众,可谓兵强马壮。

    可是宦官一系也丝毫不弱,他们深得皇帝信任,掌握着驻守宫廷的南军各部两万余人,可以说是第二大势力集团。

    相对而言,宗室的实力则要插上许多。他们仅仅掌握了皇帝的亲军,虎贲军的数千之众,实力并不算强。

    所以宗室则联合了另外一股势力,世族党人。

    世族党人的首领袁隗官拜太尉,名义上执掌全国兵权。可是实际上能够掌握在手中的,不过就是司隶校尉崔烈执掌的几万地方军。

    可是,司隶校尉部的几万地方军战斗力并不强。不仅如此,就是在装备和兵员素质上,也不能与其他三方所执掌的羽林军、北军五校、南军和虎贲军想必。

    所以,宗室和士族可谓是一拍即合。两方联手组成的第三方势力这才能和其余两方抗衡。

    这三方在掌握了京师附近的兵力之后,才发现自己并不能在争斗中占据绝对优势。所以,又开始在各地活动。

    除司隶校尉部之外,各州各郡,这些大汉朝最强大的势力都有着错综复杂的势力网。

    以雁门关为例,一个小小的雁门关就两三千守军。可是朝廷三大派系全部都在里面安插了自己的人,由此可见,争权夺利到了何等的地步。

    当天下午,一队南军精锐骑着战马,护送着一架马车出了洛阳城的北门,直往北方的并州行进。

    而此时的雁门关内,大战过后的痕迹仍然尚未完全消退。布满城墙和城内的血迹虽然经过了泥土的覆盖,可是那浓重的血腥味依然刺鼻。

    刘锦送别了蒙烈、张杨等人之后,再次回到了阔别数日的北营,偌大的营盘此时人影萧索。除了守卫营门的四名劲卒和少许的巡逻队,整个大营空的犹如鬼域一般吓人。

    到了自己的大帐,见到了早已等候多时的杨冶、蒙尧二将,刘锦轻轻打了个招呼,随即坐到主位上说道:“如今匈奴人兵败而走,捷报也传到了京师,想必数日之内便会有回复。当务之急是要加紧招募壮丁,重建我部。不知你们二位有何建议啊?”。

    杨冶也算是军中老人了,对这方面还颇为熟悉。便率先搭茬说道:“大人,以末将愚见。我们先要上报校尉大人,然后由大人发下征兵文书。而我们则可以将现存的士卒提拔使用,士卒升为伍长,伍长升什长,什长升队长,依此类推。想必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战斗力”。

    点了点头,刘锦以目光示意蒙尧说说自己的意见。

    蒙尧会意,便说道:“主公,末将以为当务之急是先抽调精锐重组卫队。只有您安全了我军

    ,就能永远保证战斗力”。

    刘锦闻言一笑,摇了摇头,说道:“此事不必急在一时,如今雁门关兵微将寡。倘若匈奴匈奴人卷土重来,我们如何抵挡”。

    顿了顿,刘锦又说道:“征兵之事我已经上报过校尉大人,这是文书。你们明日就率二十名兄弟到北门设立征兵处,务必以自愿为要”。说着话,刘锦从怀里掏出一卷竹简递给蒙尧。

    蒙尧拿过竹简,躬身说道:“诺”。

    可是蒙尧还是想着刘锦卫队的事,便又说道:“主公,您贵为三军主帅岂可无人保护。末将以为还是先组建卫队要紧”。(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