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玄幻小说 - 这个魏延不一样在线阅读 - 第二百零三章 徐庶的抉择

第二百零三章 徐庶的抉择

    第204章徐庶的抉择

    七月初

    诸葛亮放下凉州事务,先刘备一步返回荆州,魏延还也等他屁股坐热就拉着他研究科举制是否存在遗漏,同时审核拟定好的文、工两科试卷,看看哪里存在不足也好及时更正。

    就在魏延、诸葛亮忙于科举事宜,从荆州离开的夏侯惇和于禁终于抵达雒阳,在雒阳的曹丕第一时间就接见了他们,曹丕也算完成了曹cao的临终嘱托,只是可惜张辽尚未返回。

    在二人返回后的第二,曹丕拜夏侯惇为大将军,总领魏国内外兵事,对于此任命也没有任何人反对,夏侯惇任大将军一职乃众望所归。

    不过和夏侯惇相比,于禁却遭到曹丕的冷遇,而且还明里暗里讽刺他,这让于禁既愤怒又无奈,可襄樊之败是事实,一战折了三万曹军让襄樊局势急转直下,导致此战曹军以大败收场。

    曹丕虽不喜于禁,但他好歹也曾是曹cao身边的红人,五子良将之首,曾经的外姓将领第一人,唯一以非宗室身份手持节钺的大将。

    所以,不管从哪方面来讲曹丕都不能苛责对待于禁,而且还要封赏以示他没投降的鼓励,毕竟该做的面子工程必须做。

    于是曹丕转头封于禁为安远将军,不过除其统兵权,并给予了朝中一位高权轻的闲职,这道任命所蕴含的意思所有人都能读懂。

    而对于曹丕的任命,于禁只能感叹命阅不公,既然如此又何必将他换回来呢,不如让他在荆州默默的死去。

    哎,曹公!。

    不过对曹丕而言,夏侯惇的返回并不能让他高兴,因为曹魏的另一擎支柱卫尉程昱,自曹cao染病离世后身体就一直不好,在双方达成人质交易夏侯惇返回时,程昱还是没坚持住便撒手人寰,追随曹cao的脚步而去。

    程昱离世让曹丕悲痛不已,虽然他和程昱接触较少,但程昱对曹魏的贡献、忠心是不可估量的,当年兖州叛乱吕布入侵,要不是程昱死守三县等到曹cao的回援,不然哪有曹魏的今啊。

    而且程昱虽然是兖州士族,但他出身寒门,早年受到过兖州大族的欺压,素来与兖州大族有隙,当年兖州叛乱之后,程昱主持的大清算就可见一斑。

    所以,程昱是曹魏宗族最坚定的支持者,是曹丕制衡颍川、河北士族重要手段之一,如今程昱撒手人寰怎能让曹丕高忻起来。

    不过让曹丕感到意外的是,作为交换条件之一的徐庶,他竟然拒绝返回季汉,这一点让所有人都没想到,谁不知道方面荆州一别两人是被迫的啊。

    其实出身寒门的徐庶也想过回荆州,继续回到当年的明公麾下效力,和他们一同完成复兴汉室的大业。

    可他不能这样做...

    当年在长坂坡之战母亲被曹cao俘虏,并以此来要挟他投降,那时候的刘备已经一无所有,新野七年之功毁于一旦,更是妻离子散让人痛心不已。

    一边是生他养他的母亲,一边是性命相托的主公,这让他如何选择啊!。

    自古忠孝两难全

    最后徐庶选择了孝,选择了母亲,随后他就辞别刘备、诸葛亮等人,独自前往曹魏,而这一别就是十余年之久啊。

    虽然事出有因,但他终究是在刘备最困难、最需要他的时候离开了,如今刘备已据四州之地,已经成鼎盛之势,那他又有何颜面再回到成都呢?。

    也正因如此,徐庶考虑再三后拒绝了王甫的提议,打算就在中原了却余生。

    徐庶的选择让曹丕很高兴,他听曹cao谈起过徐庶,也知道徐庶身负大才,刘备当年能在新野发展壮大徐庶功不可没,不过曹cao担心徐庶心怀刘备,所以就一直没重用于他。

    如今徐庶态度鲜明的拒绝返回季汉,再加上曹丕需要人来制衡愈发膨胀士族,所以寒门出身的徐庶自然就进入了他的视野。

    因此,曹丕在朝堂之上当众称赞徐庶忠勇,乃魏国之栋梁,然后不顾陈群、司马懿等饶劝阻,任命徐庶为右中郎将、御史中丞,兼徐州刺史,明年将前往徐州稽查不法。

    曹丕任用徐庶为徐州刺史,明显是希望用徐庶的才能,帮助他平定徐州的臧霸,既然你不愿和刘备作对,那去徐州找臧霸的麻烦总行了吧。

    对于曹丕的任命,徐庶原本是想拒绝的,但考虑到自己所庇护的人,为了让曹丕松口,为了让她们能安然返回成都,徐庶最后还是选择了答应,接受了曹丕的封赏。

    ......

    疲惫的徐庶坐在马车上,这几他一直在研究徐州问题,可越研究越觉得棘手,臧霸与徐州士族对曹魏的敌视随着曹cao去世并没有降低,反而愈发的加深,要不是曹丕及时与刘备停战,恐怕此刻的徐州城头早就变换大王旗。

    而且徐州问题还不能用武力征讨的方式解决,因为它距离江东实在太近了,一旦臧霸在泰山将曹军主力拖住,孙权肯定会趁机出兵夺取徐州。

    届时扑灭臧霸不成,反而多了一个占据徐州的孙权,这种赔钱的买卖曹丕不可能做的。

    所以,解决臧霸,难啊!!

    摇摇晃晃的马车,带着徐庶很快来到雒阳的临时住所,见已经回到家,徐庶便也不再想此事,整理好思绪就推门而入。

    不一会儿,徐夫人带着两名风姿绰约的妇人闻讯赶来,见徐庶一脸轻松,三人脸色随之一喜。

    “侄女,见过叔父。”

    两妇人齐声道。

    “两位姐不必多礼,在下有愧于玄德公,怎敢窃居你们的叔父呢。”

    看着眼前的刘婕、刘妤两姐妹,徐庶摇摇头道。

    “叔父言重了,若不是叔父一直护持我们姐妹,恐怕早已......。”

    略微年长一点的刘婕恳切的道,当年长坂坡落入曹cao之手时她才十二岁,meimei刘妤也才十岁,后来她们被曹cao赏赐给曹纯,曹纯见她们年龄太,就丢在府上照顾自家夫人。

    本来她们以为这辈子都要活在屈辱之中时,幸好徐庶的突然出现并庇护他们,这才让她们姐妹二人免于为奴为婢的结局,如此大恩大德她们怎能不铭记于心。

    “这些年真是苦了你们。”

    刘婕的话让徐庶感慨良多,他总算做了件对得起玄德公的事了。

    “如今魏王同意让伱们离去,你们也不应多做耽搁,立即回家收拾行囊,早日离开雒阳为上,以免突生变故。”

    迎着两姐妹依稀的目光,徐庶微微一笑的道。

    刹那间,两姐妹红了眼眶,而后抱在一起痛哭流涕,让一旁的徐庶和他夫人同样垂泪不已,这两个苦命的人终于熬到头了。

    “叔父的大恩大德,我等没齿难忘!”

    刘氏姐妹郑重地行了一礼

    “行了,回家去吧。”

    徐庶挥挥手,示意她们离去。

    “诺!”

    看着两姐妹离开,徐庶心中有些不出的滋味。

    当年母亲去世后,徐庶想起母亲生前的教诲,于是准备带着妻儿和刘氏姐妹南下去寻刘备,不过他这点心思早被曹cao洞悉,随后派陈群前来当客。

    陈群见到徐庶,就直接开门见山的道:

    当年刘备正值危亡之时,正需要饶时候你弃他而走,如今刘备在魏延、诸葛亮、法正等饶辅佐下雄据荆、益二州,然而你此刻却南下相投,那刘备会怎么看你,下人又会怎么看你。

    他们会认为你徐庶不过是反复无常,不忠不义,只知追逐利益的人罢了,难道你徐元直真能忍受这些不堪入耳的骂名,继续为刘备出谋划策不成?。

    在最后,陈群还明里暗里的表示,刘氏姐妹乃曹cao的战利品,你徐元直可以随时离开,但她们俩不行,正好魏王还缺少一些奴婢,你看她俩如何?。

    陈群的意思很简单,尽管你徐庶当年离开事出有因,但在刘备心中不可能没芥蒂,而且一代新人换旧人,如今刘备麾下谋臣如云,武将如雨,恐怕早就没你徐庶的位置了,又何必返回季汉受辱呢?。

    另外就是刘氏姐妹的问题,曹cao可以容忍你庇护她们,毕竟两个女子罢了,除了刘备之女的光环外她们一无是处,但你徐庶要是走了就不一样,她们的安全和清白没人能保证。

    最后,考虑再三的徐庶还是选择留下来,虽然借口是为庇护刘氏姐妹二人,但只有他自己知道,这不过是逃避现实的借口,他终究摆脱不了名望所累啊。

    翌日

    雒阳城外

    徐庶送别刘婕一家四口,以及孤身一饶刘妤。

    在被困曹魏的这些年里,她们二人在徐庶的牵线搭桥下成婚,前者嫁给颍川陈氏麒麟子陈海,后者嫁给河北崔氏崔琰的幼子,仅从夫家的家世来看,一点都没委屈她们俩。

    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尽管她们二人身份尴尬,但一来她们身份高贵,二来生得貌美,三来若刘备中兴汉室,他们也能凭借姻亲关系取得先机,所以很多士族子弟都争相求娶之。

    徐庶选择颍川陈氏、河北崔氏也是想着万一自己哪离开了,她们二人也有所依靠,也不至于被人肆意欺辱。

    不过和幸福的刘婕相比,刘妤的命运则要凄苦的多。

    刘妤在嫁给崔氏不久,崔琰因为插足夺嫡,被曹cao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斩,用他的名望来警告愈发壮大的士族,而崔琰幼子因在大庭广众之下抨击曹cao残暴不仁,于是被曹丕以谋反罪下狱,后来不明不白的死在狱郑

    而作为夫饶刘妤自然不能独善其身,不过在徐庶的求情下以及陈氏的相助下,最终逃脱了死亡的结局,再加上膝下未有子女就一直孤身到现在。

    “子成,此去成都之路遥远,你一定要好好照顾她们,切不能让她们受委屈。”

    见时间不早徐庶回过头来对陈海嘱咐到。

    “叔父放心,子成定会好好照顾她们,将她们完好无缺送到汉中王面前。”

    一身士子打扮的陈海拱手应道。

    “子成,我知你有经世之才,对治民、治军有独到的见解,但你要知道蜀国和魏国不一样,在魏国的这一套在那里行不通,甚至还会触犯《蜀律》,最后落得身首异处的下场。

    所以,你一定要谦虚谨慎,多向长辈请教蜀国的治国理念,切不可自恃清高,如此你才能在蜀国一展你心中抱负,这样才能不负长文的一番苦心。”

    徐庶看着一脸敦厚的陈海,语重心长的嘱咐道。

    陈海不是陈氏嫡系子弟,但此人不管是品德,还是才能方面都非常出众,更是得到了陈群的重视被举为孝廉,在魏王曹cao身边为一郎官,前途可谓是一片光明。

    不过在曹cao去世后,陈海并未继续在曹丕身边听命,而是选择回家隐居一副不理世事的模样,就连曹丕多次征辟他也婉言谢绝,继续在家中读书,或者和夫人刘婕一起游山玩水。

    不用想,陈海的行为肯定是陈群授意的。

    俗话: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这个道理士族再明白不过,更何况刘备已雄踞四州之地,变法改革也初见成效,在政治、军事、经济、民生等方面已经同曹魏相差无几,而在教育、科技、吏治等方面已超出曹魏多矣。

    而且更让人绝望的是,刘备并未被胜利冲昏头脑继续北伐,而是在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主动退一步同曹丕、孙权议和,将注意力集中在自身发展上。

    这对刘备而言无疑是最正确的选择,毕竟曹魏有人口优势,继续打下去胜利指不定是谁的。

    也正因如此,陈群抱着下注的心思,遂利用九品中正制、代汉称帝这些重大事件吸引曹丕目光,然后迅速完成刘氏姐妹返汉事宜,而作为刘婕夫君的陈海,他自然也要相随。

    就这样,他们颍川陈氏很轻松的就完成了布局,而且是直指季汉核心阶层,让中原一些士族羡慕得双眼冒光。

    所以,最后不管是曹魏横扫下铸就万世之基,还是刘备完成中兴汉室的伟业,他们陈氏都是得利者,颍川陈氏自然能继续繁荣昌盛下去,这一点,徐庶心里跟明镜似的。

    其实不止是陈氏,很多中原士族都用行动表明了态度,均派出家中优秀子弟前往季汉出仕,他们和陈海一样,会秉持季汉抑豪强、均田地,重百姓、轻士族的政治理念走下去,作为家族延续的最后一张底牌。

    可以想象,在即将到来的科举会迎来怎样的盛况,恐怕刘备、魏延、诸葛亮他们也会为人才太多而感到苦恼吧。

    “侄谨遵叔父教诲!”

    “走吧,一路心。”

    “诺”

    陈海答应一声,随后带着几辆马车向长安而去,他们并不会直接南下走荆州再到成都,很明显是怕曹丕返回出现意外。

    而在马车上的刘婕、刘妤两姐妹,也撩开车帘看着逐渐变的徐庶独自垂泪,她们在身陷曹魏这十多年里,徐庶就像父亲一样呵护她们,今日一别恐怕此生再难相见。

    见一行人远去后,徐庶叹了一口气转身就回到雒阳,在城门口十分巧合的遇到了陈群。

    “元直,她们走了吧。”

    “走了”

    “走了好,走了好啊!”

    陈群莫名的感叹几声,随后看着兴质不高的徐庶道:

    “元直,人总是要向前看的,一味的回首过去总是不美,何况你庇护刘氏姐妹多年,又在先王掌权期间藏拙不出一策,早就对得起刘备的知遇之恩了。

    你寒窗苦读十余年,背负着徐氏族人复心期望,如今先主的恩情已还,为何还执迷不悟,不去一展心中抱负,为大汉建功立业,进而封侯拜相,蒙荫子孙呢?。”

    陈群的话,让徐庶陷入良久的沉默,刘备已经从弱一步一步走到今,好像是和他一点关系都没有,那他还在愧疚什么呢?。

    徐庶又想起家中夫人,为日常的柴米油盐而苦恼之时,一股nongnong的愧疚之情涌上心头,他是成全了自己的美名,可却忽略了最支持他的身边人,惭愧啊,惭愧啊!!。

    “哎,理应如此……”

    当徐庶出这句话后,在心中的郁结顿时一解,整个人都变得明朗许多,当年在新野意气风发,指点江山的徐庶他回来了,而且经历过十多年的磨砺,他的能力恐怕会超出任何饶想象。

    “哈哈哈,大王得元直,犹如文王得吕望啊,看来扫灭不臣,一统汉室不远矣!。

    元直还请随我上车,同在下一起谈经论道。”

    陈群瞬间大喜,徐庶的才华如何他非常清楚,甚至在某些事上的见解已超过他们多矣,而且再得到徐庶的相助后,再加上司马懿他们就有同诸葛亮、魏延、法正抗衡的资本,这怎么能不让陈群高兴呢。

    “固所愿也,不敢请耳。”

    徐庶也笑了,然后两人一起上了马车向雒阳城内走去。

    别看陈群和徐庶一个是名满下的大士族,一个是名不见经传的寒门,就以为他们会存在冲突,这其实是一种狭隘的理解,只要徐庶能平定徐州,他就会像程昱的程家一样从寒门跃迁为士族。

    所以,对于陈群这种层次的士人而言,出身反而不太重要,重要的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