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言情小说 - 凤神玉凰之卷一情殇在线阅读 - 第三十二章 上阳宫终老

第三十二章 上阳宫终老

    上阳宫唐高宗李治在位时所建,风景秀丽,气势雄伟。上元年间,高宗曾在此处理朝政。

    诗人王建曾有诗云:“上阳花木不曾秋,洛水穿宫处处流。画阁红楼宫女笑,玉箫金管路人愁。幔城入涧橙花发,玉辇登山桂叶稠。曾读列仙王母传,九天未胜此中游。”

    从这些描述不难看出上阳宫的美,然而老病的女皇再也无心欣赏美景,每日只能躺卧在仙居殿中奄奄一息。

    张昌宗、张易之被杀,上官婉儿被中宗封为昭容留下。女皇的身边再也没有一个得力的人。

    虽然女皇的一应用度还是最高规格,可是没有了权力的女皇,如今也不过是个又老又病的垂死老妪。

    不用再去理政的武曌终于有时间去回想自己的一生。闭眼回想自己的一生,一切都像是一场梦,如今不过是曲终人散,到梦醒的时候了。

    唐太宗李世民的模样早已经模糊,女皇眼前常浮动的是高宗李治的模样。如果当初不是高宗皇帝将自己从感业寺中救出,自己应该也就是当一辈子尼姑了吧?

    高宗皇帝身子虚弱,不能胜任繁重的朝政。自己殚精竭虑地为他谋划,替他理政,使大唐得以更加的繁荣昌盛。

    是什么时候,自己有了称帝之心呢?

    应该是在自己的儿子不争气之后吧?女皇想到了病死的大儿子李弘和赐死的李贤。尤其是李贤,如果不是生在帝王之家,李贤也不会被赐死。虎毒不食子啊!女皇陛下不由皱了皱眉头。

    随即,女皇想到大唐在自己的治理下继续了唐朝了繁荣昌盛,她觉得很自豪,如果国家交给李贤,以他的才智和气度,应该很难做到女皇所做到的一切。

    女皇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她不得不考虑身后之事。按说以她皇帝之尊,应该专门为她修建陵寝。可是他想到自己曾经那样严厉地对待李氏子孙,死在她手上的人不在少数。

    她不敢冒死后被鞭尸的风险独自建陵。她早就打定主意,死后和高宗合葬。这也是她做皇帝的十五年来都没有为自己建陵的原因。

    女皇气虚体弱,每日里多数都是躺在床上休息。身边伺候的人都是新面孔,一个体己的人都没有。虽然都是毕恭毕敬,可是女皇也懒得去支使他们。

    这日醒来,女皇侧目看见一个婢女跪坐在一边打瞌睡。

    “你是谁?”女皇缓缓问道。

    婢女一个机灵醒了,忙跪直身子道:“奴婢可儿。”

    “朕要喝水!”

    “是,奴婢这就去倒。太上皇可想起来坐坐?”

    女皇朝她伸出手去,可儿赶紧上前,轻轻扶起女皇,为女皇放好靠背,自己这才去倒水。

    女皇看着她小心翼翼的用手背试过水温,这才把茶端给了女皇。

    女皇喝了一口水温正好的茶水,心情难得的舒畅,“你是哪里人啊?”

    “奴婢并州文水人。”

    “哦?”女皇眼前浮现出文水的山山水水,离开家乡几十年,难得临终前还能看见家乡人。

    “家里可好?”

    “好,家里很好!”

    “你在民间可曾听到百姓骂朕?”

    可儿立刻磕头道:“没有人骂太上皇,大家都称颂太上皇的恩德。”

    “没有人骂我夺了李家的江山?”

    “太上皇,咱们老百姓只要能吃饱饭,才不管是谁在当皇上呢!哪个皇上能让老百姓吃饱饭就是好皇上!”

    女皇笑了,这个奴婢说出的大白话可比朝臣们的歌功颂德朴实多了。可是女皇也知道,会有大批的人会在其身后大骂她。

    因有这个小老乡的陪伴,女皇在最后的日子里还可以看见一丝丝的阳光。

    她没有婉儿有才,也没有张氏兄弟的体贴,可是难得的是她还有一颗真心。可惜女皇如今已经没有能力给她什么了。

    幽居在这上阳宫中,根本无法知道外界的任何消息,只有每过十日,中宗带着朝臣来觐见女皇。女皇知道,中宗能给的也就只有这些了。

    这日中宗来探视女皇,小心的询问将来的碑文由谁来写。女皇听后,静默了一番道:“还不到时候,到时候朕会给你旨意的。”

    平时,女皇也就由可儿陪伴,女皇这日问可儿,“可儿,你说一个女人怎样就幸福了?”

    可儿一愣,抱着脑袋想了半天道:“一个女人要是能嫁个可心的人,生几个小孩,平安养大了就是幸福吧?”

    女皇笑了,“那朕是不是很不幸福?”

    可儿吓得跪在地上磕头道:“太上皇乃弥勒菩萨转世,是救苦救难的菩萨,不是我辈小民可以臆断的。太上皇赎罪!”

    女皇看可儿吓白了脸,伸手让可儿起来道:“朕是菩萨,可是朕也是女人啊!”

    女皇让可儿出去,自己慢慢躺下,闭上眼睛,眼前浮动的都是高宗皇上那和煦温暖的面庞。女皇知道:如果没有这个男人在背后一直支持她,她是做不到今天的一切的。

    首先是高宗皇上不忘旧情,将女皇从感业寺中救出。随后又罕见的力排众议,立自己为后。高宗皇上临终前还留有遗诏,赐予了当时的武后临朝听政的权力。

    想到这一切,女皇的眼角不由流下了眼泪,这个自己深爱的男人呵护了自己的一生啊!幸好,如今已经还政于李家,自己死后可以坦然面对高宗皇上了,自己没有辜负他的嘱托。

    在上阳宫的大部分时间,女皇都在仙居殿静养,每日体会着时间的流逝,感受着风雨冷暖。

    至于皇宫中是怎样的景象,女皇一概不知,她已经慢慢习惯这样的生活。每日里除了喝药就是静养,偶尔出门晒晒太阳。

    女皇仿佛西沉的太阳,一点点黯淡了她的光彩,一点点地日薄西山。

    这日女皇问可儿,“在你老家,如果有女人像我这么大了都在干什么?”

    可儿回道:“世上寻常女子能有几人可以得到太上皇这样的高寿?可是我姑太太活到了七十岁,我记得那时她每天起床后就坐在院子里晒太阳,手里抱着她自己的糖罐,自己吃,也给孩子们吃。”

    “孩子们想吃她罐子的糖,就整天围着她叫,她一高兴就分糖给孩子们吃。我当时也经常分到糖的。”

    女皇点头道:“哦,这就是怡儿弄孙啊!”女皇下意识地看了看自己的膝下。可儿一看忙道:“太上皇可是腿酸?可儿给您揉一揉。”说着一双小手就揉上了太上皇的小腿肚。

    女皇叹气道:“我有些累了,想要歇一歇。”

    可儿忙扶着太上皇躺下,女皇道:“你帮朕捶一捶腿,不要走开。”

    可儿终日陪伴着太上皇,未见太上皇时,可儿以为太上皇是天神一般的人物,只怕抬眼看看也会亮瞎眼吧?

    如今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可儿发现:太上皇也不过是个寻常的老人,她需要陪伴,需要关心。

    如果是寻常人家,这样高寿,早就一大家子人了,每日不知道多少人会来问安、伺候。

    可是因为是太上皇,一个人住在偌大的宫殿里,除了伺候的下人,平时一个亲人也没有。

    可儿便觉得太上皇其实挺可怜。这话是万万不能说的,可儿只有更加体贴照顾太上皇,以安慰这个没有几天生命的老人。

    这日发现太上皇几天都不怎么说话的可儿问道:“太上皇,是不是奴婢哪里做的不对,惹您生气了?”

    沉思中的女皇一愣,摇了摇头道,“可儿,笔墨伺候。”

    可儿很惊讶,可是还是很快的布置好了笔墨纸砚,自己在一边研墨,只见太上皇深思了一会提笔在娟布上写下了什么。

    因为怕太上皇利用身边婢女做些什么,所以派在太上皇身边服侍之人都不怎么通文墨,所以可儿并不知道太上皇写的是什么。

    太上皇思之良久,才停下书写。

    随后太上皇让可儿将娟布收入匣中,妥善放好。

    做好了这一切,太上皇长舒了一口气,坐下歇息。

    御医随后来为太上皇诊脉,只见御医眉头紧蹙,回身小声地询问可儿,“不知太上皇近几日的饮食如何?”

    可儿回道:“太上皇近日饮食略好于往日,只是总是说困倦。每日里一大半的时光都在安眠。”

    御医点头不语,随后离去。

    御医出了上阳宫就前往皇宫面见了中宗,“陛下,太上皇灯枯油尽,时日无多了!”

    中宗一下子站了起来,“今天?”

    御医道:“就在这几日,具体哪天,臣不敢论断。”

    中宗随即派人探视,很快派去的人回来道:“太上皇正在安睡。”中宗点头让其下去。他慢慢地坐下,心情很是复杂。

    自此,中宗每日派人探视太上皇。这日派去的人回来后道:“陛下,太上皇想要见您和臣下。”

    中宗不敢怠慢,随即带领股肱之臣前往上阳宫。

    中宗带领众位大臣来到女皇所在的仙居殿,女皇靠坐在床上闭目养神。

    中宗上前轻唤道:“母皇?”

    女皇慢慢睁开眼睛,看了看站在一边的儿子和跪在地上的大臣。“我要走了,你要好好的治理国家。”说着将手边的小匣子拿起递给了中宗,中宗双手捧住。

    中宗刚想抬头说话,只见女皇的手遽然一落,重重地摔在床榻上。中宗一惊,抬头一看,女皇已经闭上了双眼。中宗赶紧唤御医,御医诊脉后摇头道:“太上皇崩了!”

    中宗眼睛一红,眼泪流了下来。还是大臣们提醒,他才打开匣子,取出了太上皇的遗诏,交于大臣当堂宣读。其中主旨不过以下这几条,一、去帝号,改称则天大圣皇后;

    二、与高宗皇帝合葬乾陵;

    三、立碑无文;

    四、其王、萧二族及褚遂良、韩瑗等子孙亲属当时缘累者,咸令复业。

    众位大臣愕然,中宗也大为不解。可是最终,中宗李显还是一一照办。

    众大臣的心里那是雪亮的,大唐若不是有武后,哪里会有这几十年的安定繁荣?

    其中,虽然武后称帝改周,可是不管怎么说,国家还是稳步向前发展的。武后最终还是把皇位传给了李氏子孙,也就等于将江山又交还到大唐李氏的手中。

    如今她遗制中说去帝号,那也就是说她还是认为自己是李家的皇后。她称帝的那十几年也可以说是另一种形式的临朝称制。

    武后的临朝称制是得到高宗皇帝允许的。事实上,早在其称帝之前,她就已经是国家的实际统治者了。当时朝中诸事都仰仗她来掌管。

    至于说她任用酷吏滥杀李氏子孙的事,在那样的斗争中,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如果不是她的高压手段,只怕她早就被造反谋杀了吧?

    一旦谋反事成,朝廷里又将是一阵血雨腥风,最终倒霉的还是老百姓。何况当时大唐周边的一些国家早就对大唐虎视眈眈了。

    只要朝廷一乱,周边的小国立刻就会趁机分割领土。

    所以也正是因为她的高压政策,才使得大周得以以雄狮的状态震慑了周边列国。

    大臣们也十分感谢武后的遗制,她帮他们解决了一个难题,如果要写碑文,大臣们真的不知这碑文该如何写。武后睿智,胸怀广阔,千秋功过任由后人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