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疑虑重重 二
二 噼啪、哐啷、吭哧……从村子西头的一栋三间房子里,不断地传出来混杂着铁器的撞击声。 徐春生他们,利用从那家兵工厂偷来的设备和钢材,暗暗地在这里成立了一个小型工厂。 他们没有什么工业技术,暂时还不会去制造什么,只是对损坏了的农具进行修补。 “咝……”随着徐春秋的手往下一按,一道电光划过。耿庄没有用上交流电,徐家坡却在两年以前就有了。徐春秋喜欢上了一台电焊机,一有空儿就过来拨弄拨弄。在制作服装上,耿玉梅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想去当工人的徐春秋不肯落后,立志在焊接这一方面,取得一些成绩。 徐春秋正在那里焊补一个锄头,他爸爸托人捎来信,要见他,说事关重大,不管多么忙,也得先放下。 在耿玉梅见到夏立的当天,那个爹老子就产生了一种担心,怕被司法机关以陷害他人的罪名拘了去,偷偷躲到了十里以外的一个村子里。现在,是他耐不住寂寞要外逃呀,还是准备去投案自首呢?徐春秋带着诸多的愁和疑问匆匆上了路。 其实,得到的是好消息。徐丰玲说,他托了一个有权势的朋友,进行了多方打听,不管是县上这一级的公安,还是公社这一级的公安,对此都没有什么举动。眼下唯一让人疑惑的是,夏立他们为什么没有采取措施,不知是因为他们还没有抽出时间来,还是没有产生这个打算。“我在这里实在是待够了,不光黑灯瞎火的叫人难熬,连个说话的也没有。抓紧去找玉梅,叫她想尽一切办法把这个事情搞清楚。” 对于这个类似的问题,耿玉梅曾经努力过,徐春秋替她犯愁,说:“正因为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焦点,她才变着法子冲上去缠,可她爸爸对她已经不耐烦了,难以问出什么来。” “换换方式,得用计。” “哼,甭提了,就连拿着糖块哄孩子的办法都用上了。” “改变方向,去找夏立。” “更不行。夏立对她有了那个意思,她愁着见他。” “这不行那不行,难道让我死在这里?” 见爸爸要恼,徐春秋不敢再说什么,直接去了耿庄。 刚刚在人家的面前显露出来了大半个身体,怪丢人的,说什么也不能去见夏立,只能再在爸爸的身上努努力。耿玉梅见爸爸在那里开心地与耿庆双谈着什么,走过去,撒着娇说:“爸呀爸,快松松口,给闺女一个满意,让闺女笑起来吧。” 耿庆成知道,闺女想了解的,还是针对徐丰玲的那个事,立刻拉下脸来说,这是一个原则上的问题,这是一个阶级立场上的问题,是不能对她讲的。 “你多心了,确实不是徐丰玲托得我,纯粹是我自己觉得好奇。爸,你应该知道我是一个好事的人。” “正因为了解你,我才不肯对你说实话。玉梅,徐丰玲已经变了心,走到了我们这个阶级的对面,千万不要再拿着他当什么好人了。” “别乱说,我没有看出他已经变了心。我只知道,他是一个共产党的党员,为这个新社会抗了八年枪。” 见说不服闺女,耿庆成气得一歪头,说:“他离坐牢不远了,不信就等着瞧。” 进行反驳,就是为了激发父亲说出实话,见有些奏效了,耿玉梅紧接着问:“既然已经成了定局,公安为什么还不来抓他?” “是……” “到底是为了什么?快说呀!” 耿庆成咬住了口,最终也没有说。无奈之下,耿玉梅把母亲和meimei推上了阵。她们俩是真心支持她,可经过一番努力,得到的还是同一个结果。 不甘心失败的耿玉梅,经过与徐春秋进行了一番研究,拿着一包烟来到了耿庆双的面前,说:“叔叔,你这个侄女又遇上了一个困难,求上你了。” “谁叫你是我的侄女来,不用求,不用求。说吧,只要不是违反国家政策的事,一定给你办。” “嗐,没有什么大事,仅仅是我自己的一个小小纳闷而已。说起来,你也有些了解,在我与俺爸爸谈话时,你就蹲在旁边,肯定是听出来了个大概。既然是徐丰玲已经陷害了夏立,可上边为什么不来抓他呢?” 听了这些,耿庆双敢打开那包烟了。他点上一根,猛吸一口,美滋滋地品了品味道说:“你爸也真是的,这又不是什么大是大非的重大问题,不应该对你保这个密。你等着,我这就去。” 耿庆成想出来了一个打击徐丰玲的办法,他不仅没有对耿庆双说出什么,还把对付徐丰玲的一项任务交给了他。 由于带着一种责任,耿庆双没有向耿玉梅说实话,哄骗她说:“不知道你爸爸正在生哪门子气,问了半天也没有问出个所以然来。你爸与我是正副职,由于有这种关系的存在,我们之间,不管是在什么问题上,也不能打埋伏。你放心,不久就会让你笑起来。” 不但没有看出耿庆双的诈,而且还相信了他的谎言,带着一种将要成功的喜悦,耿玉梅拉上徐春秋,走出十多里路来到了徐丰玲的面前。她让他安心等着,说耿庆双那个人心眼直,没有什么花花肠子,只要答应了,就有八成的希望。 耿庆双是一个出了名的粗人,谁都知道他头脑简单,不会拐弯。安了心的徐丰玲夸了耿玉梅,说:“孩子,你走对了这一步。为人做事,不能死心眼,就得学会这样用计。世上的事太琐碎,要想全靠自己把每一项事情都能理清楚,是做不到的。可自己做不到的事,往往用上别人就会轻而易举。”
徐春秋不赞成这个说法,说还是自己的心眼不够多,如果真的能神通广大,就什么也不怕。 为了印证自己这个说法的正确,徐丰玲讲故事给他们听:“在战争年代的一个冬天里,我带领着一个团走在一个纵队的最前端。这一天,为了打开一个前进的通道,我叫一个很会打仗的营长带着一个加强连攻打一个小山头。上面的敌人只有三十几个,双方参战的比例是三比一还要多,打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可轻重火力都用上了,不见效。这个时候,走在后面的大部队压了过来,纵队司令员急了,连着打了三个电话骂我。这是一个很冷很冷的大雪天,地上特别滑,要是组织人员大面积的往上攻,肯定会出现大的伤亡。到底是应该怎么办呢?大家正在为难时,一个投诚过来的战士,独自一人找了一个暗角爬上去,以假身份出现在敌人的面前,只是用了三个手榴弹,就完全解决了。他能够取胜的原因,显然是因为存在着一个特定的因素。这个因素,就是因为他曾经是他们当中的一员。他熟悉那个环境,了解他们的情况。” 听了这些,让人感叹,徐春秋骂那个纵队司令员不是人:“真糊涂,明明知道弄不好就死人,还不理解,在那里骂人。” “迟了会死更多的人。对于战争,你们这些毛孩子是不懂的。”徐丰玲抬起头来望向远方,“他可不是一个糊涂人,糊涂了,就没有什么作为了。现在,他在咱们这个省里当着省委书记。” “啊呀呀,你们俩的关系肯定是很密切。遇上了这种困难,为什么不去找他?”徐春秋感到很不解。 “得讲原则,不能随便找人家。” 耿玉梅惦记着那个立了大功的战士,问:“在投掷那三个手榴弹的时候,没有伤着他自己吧?” “伤着了一根手指,不重,过了几天就好了。” “后来呢,有没有升官?” “纵队司令员见他有心计,把他弄到身边当了一名参谋。现在,是省里一个局的副局长。” 由这个让人喜的结果,联想到了自己的今天,耿玉梅高兴了,说要死死盯着耿庆双,力争从他那里弄清这一切。